炭黑補強劑的主要成分是炭黑,但它通常不是單一的純炭黑,而是根據(jù)應用需求添加了多種輔助成分的混合物或經(jīng)過特殊處理的炭黑產(chǎn)品。
為了提高加工性能、分散性、穩(wěn)定性或賦予特定功能,炭黑補強劑中常添加以下成分:
表面改性劑/偶聯(lián)劑:
作用: 改善炭黑在高分子基體(尤其是非極性橡膠)中的分散性,增強炭黑與聚合物鏈的界面結合力。
類型: 硅烷偶聯(lián)劑、鈦酸酯偶聯(lián)劑、脂肪酸鹽(如硬脂酸鋅)、表面活性劑等。這些物質(zhì)通過物理吸附或化學鍵合覆蓋在炭黑表面。
分散劑:
作用: 在混煉過程中幫助炭黑顆粒解聚、防止團聚,使其更均勻地分散在橡膠中,減少混煉時間和能耗,提高補強效率和制品性能均勻性。
類型: 通常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劑。
載體樹脂/橡膠:
作用: 主要用于預分散炭黑母粒。將高濃度的炭黑預先分散在一種易加工、與目標橡膠相容性好的聚合物(如EPDM, SBR, BR, EVA等)中制成母粒。這地方便了后續(xù)混煉操作,改善分散性,減少粉塵污染。
含量: 母粒中炭黑含量通常在40%-65%左右,其余為載體。
加工助劑:
作用: 改善混煉流動性,降低粘度,防止粘輥,促進脫模等。
類型: 石蠟、低分子量聚乙烯、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。
穩(wěn)定劑/抗氧劑:
作用: 防止炭黑或載體樹脂在儲存或加工過程中發(fā)生氧化降解(尤其是改性炭黑或母粒)。
其他功能性添加劑(根據(jù)需求):
如阻燃劑(用于需要阻燃的橡膠制品)、抗靜電劑(增強導電性)、著色劑(調(diào)整制品顏色,但炭黑本身是黑色)等。
要準確分析炭黑補強劑的成分,通常需要結合多種儀器分析方法:
熱重分析:
在氮氣氛圍下加熱至高溫(如>800°C),測量失重曲線,可以測定炭黑含量(高溫殘留物主要是炭黑)和揮發(fā)分含量(低分子添加劑、水分、表面基團分解產(chǎn)物)。
在空氣氛圍下加熱,可以測定灰分含量(無機雜質(zhì))。
元素分析:
測定C, H, N, O, S等元素的含量,判斷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添加劑類型。
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:
識別炭黑表面的官能團(-OH, -COOH, C=O等)。
識別添加劑中的特征基團(如硅烷的Si-O-Si/Si-OR,脂肪酸的C=O/-CH2-/-CH3,聚合物的特征峰等)。
掃描電子顯微鏡/透射電子顯微鏡:
觀察炭黑的原生粒子尺寸、聚集態(tài)結構(結構度) 以及在高分子基體中的分散狀態(tài)。
X射線光電子能譜:
表征炭黑表面的元素組成和化學狀態(tài)(如C, O的存在形式)。
X射線衍射:
表征炭黑的微晶結構(石墨化程度)。
溶劑抽提/色譜分析:
用合適溶劑抽提出可溶性添加劑(如分散劑、偶聯(lián)劑、加工油等),再通過氣相色譜或液相色譜進行分離和定性定量分析。
完整的成分分析需要綜合運用TGA, 元素分析, FTIR, SEM/TEM, XPS, XRD, 溶劑抽提/色譜等多種技術手段,才能全面了解其化學組成、物理形態(tài)和結構特征。了解具體某個牌號炭黑補強劑的成分,直接的方法是查閱生產(chǎn)商提供的材料安全數(shù)據(jù)表和技術數(shù)據(jù)表,或委托檢測機構進行分析。